(1)簡介
一般汽泵汽源配置為:調試汽源取自輔汽,啟動時使用;高壓汽源取自冷再或新蒸汽,低負荷時使用;工作汽源取自四抽,正常運行時使用。機組在不同的負荷段,使用不用的汽源來驅動給水泵汽輪機,可以獲得更好的經濟性。理論分析認為:“小機的作用在于提供給水泵泵功,選用低壓側汽源更符合能量梯級利用的原則,有利于減少冷源損失,所以小機應適當選用低壓汽源”。
(2)應用實例
國外某電廠出于解決四抽供汽不靈活、高負荷時仍會使用冷再蒸汽的問題,提出以下措施:給水泵汽輪機最初由鍋爐或由輔助蒸汽總管供汽。當超過約20% 負荷時切換到高壓缸排汽。雙泵運行時,汽機切換到三段抽汽。一旦供汽參數(對雙泵運行來說)偏高,就緩慢地投入高壓缸排汽,使其與三段抽汽混合供給小汽輪機,然后切斷輔助蒸汽源。當負荷更高時,調節系統將進汽切換到四段抽汽(從約45% 負荷起),隨著負荷增加逐步過渡到完全使用四段抽汽。在負荷快速增加期間,該系統可快速地把三段抽汽與高壓缸排汽相混合而進入給水泵汽輪機,以提供足夠的壓力供機組正常運行,具體系統構成如圖。

(3)節能效果
性能試驗表明,與給水泵汽輪機有關的問題引起熱耗率增大約158.3kJ/kWh。上述改進后,在滿負荷時機組熱耗率降低105.5kJ/kW h,在50~70% 負荷下,熱耗率降低74 kJ/kWh。另有資料表明,當不考慮小機效率的變化時,僅優化除氧器(由四抽前移到二抽)和小機汽源(移到五抽),機組煤耗率可降低0.78g /kWh。
小編建議:
(1)優化汽泵汽源,可提高經濟性;
(2)長期低負荷運行時,可考慮增加三抽汽源;
(3)新機設計時可考慮將汽泵工作汽源由目前的四抽后移到五抽。
注:轉載請注明出處。
